水中分娩(water birth, birth in water),顾名思义,就是在水里生孩子。其定义是:新生儿娩出时完全浸没在水中。在此过程中新生儿的头部必须是完全浸没在水中直到身体全部在水下娩出,随后立即将新生儿抱出水面。
有些医院为了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让产妇在浴缸或按摩缸的温水中浸泡,至宫口基本开全时产妇再回到产床上完成分娩,这种方式称为“水中待产”(labour in water)。也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但需要防止在产妇离开浴缸或放松池到产床的过程中的风险的发生!如产妇滑倒,胎儿急产等;在国内,助产士仍然会对在水中待产的产妇做会阴侧切。
水中分娩只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生育方式多元化,让人类分娩回归自然,以减少医疗干预,已是一种共识。客观上水中分娩也起到了降低剖宫产率的结果。
水中分娩优势和风险
产妇喜欢并选择“水中分娩”是有原因的,因为泡在温水里人的身心一般会比较镇静放松,由于阵痛,体内产生的引起血压升高、产程延长的应激激素分泌就会减少。水的浮力让人肌肉松弛,可以把更多的能量用于子宫收缩,这些都可加速产程,缩短生宝宝的时间。在水中活动也比在产床上自如,采取一些不同的姿势帮助骨盆松弛,盆底肌肉放松,促进宫颈扩张,让胎儿更容易通过产道。对于新生儿来说,水中的状态与在母体内泡在羊水里的感觉很类似,可以形成感觉的过渡。另外水中分娩的时间较短,能减少对母亲的伤害和婴儿缺氧的危险。
当然,如果操作不规范,就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在胎儿娩出的时候,如新生儿身体的一部分先露出水面,冷空气(一般比体温低10度左右)就会刺激新生儿产生自主呼吸,胸腔的呼吸系统就开始工作,如果这个时候婴儿还在水中,可能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新西兰的妇产科专家就发现有新生儿在水中分娩时几乎被溺毙,出现中重度的呼吸问题,虽然经过抢救,没有造成永久性伤害,但仍然要引起重视。一般来说婴儿出生后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另外,从产妇身体里流出的血液和分泌物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这就要求分娩缸能在分娩的过程中进行水的置换,以达到排放、稀释的目的,减少感染的机会。